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今天聽了一場演講,是系上老師從高雄請來的陳啟仁老師,他在瑞士待了12年之後回國,今天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分享他在瑞士的經驗跟一路上的心路歷程跟想法

今天的演講其實我原本沒很想去的,不過剛好有空檔,又不想回宿舍,多少聽一點也沒有損失,就留下來了,其實我很慶幸我留下來了,因為今天的演講一點也不沉悶十分有趣
剛開始,他先跟我們介紹了瑞士這個國家,說的不是很表面的(說他有多漂亮,多有歷史),而是十分有深度的介紹了這個國家,也讓我們對瑞士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瑞士有4種官方語言,法文、德文、義大利文和羅曼什語(Romanche),而最特別的是羅曼什語,因為它是一個少數民族(只有60000人)的語言,幾乎沒有國家會以少數民族的語言當做官方語言,可見,瑞士是一個多麼重視人民的國家;人家說瑞士是一個公民意識很強的國家,以下的幾個例子是陳老師提出,瑞典人在星期六日是不能在別人看的到的地方工作,是因為會影響到別人休息的感覺,又一則,瑞士的房子不能隨意更換外牆的顏色,要換顏色還要在市政府公告一個星期,若沒有人反對才可以,還有,如果一對新人想要結婚,也需要先在市政府公告,這些我們乍聽之下十分荒謬,不過這也可以證明他們的公民意事十分的強烈,十分尊重他人的權益;陳老師還說,瑞士是一個「人造天堂」,因為他的美麗的環境都是人為保護出來的
瑞士洛桑
之後他提了一個十分好的問題,也是我們回答不出的問題,當人們問我們台灣人:「你是哪裡來的?」,我們說:「我是台灣人」,可如果人們再繼續問下去,我們幾乎都回答不出來了,我們可以說,台灣的歷史太複雜了,其實應該是說,台灣人自我認同的意識都很薄弱,或許是政治的亂象分裂使我們對自己的土地沒有認同,可惜的是,這項認同其實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台灣目前來說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國家,若是台灣人都不認同自己的國家那台灣到底是什麼呢?現在的我們常常都是「崇洋媚外」的,事實上連政府都是,很多的政策都是向歐美看齊,我們幾乎沒有我們自己的政策,說起來滿可悲的,我記得那時候去北京的時候國台辦的一位官員對我們說:「歐美的民主真的是一條好的路嗎?或許我們會走出屬於我們中國的路」排除我們對共產黨的偏見,其實這是值得省思的,台灣應該要思考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路,第一步是要先對自己的國家也就是台灣產生認同
我覺得現代很多年輕的台灣人都很迷惘,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尤其是我們這種一路讀書上來的人,一直在念書,幾乎沒有時間分給自己思考,台灣的教育其實也不鼓勵我們思考,一直到很大了才開始學習思考,學習了解自己、認同自己,說真的很可惜,但我覺得什麼時候開始思考都不晚,就像培根說的:「我思故我在」,思考可以讓我們開始認同自己、了解自己
我現在其實也只是在開始思考的階段,我對自己也還不是太了解,但我相信,有一天我會發現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我是誰
Vive la vi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